在川西一帶,“回娘屋”和“拉保保”是雨水節氣時的一種特殊傳統民俗,“拉保保”也稱為“拉干爹”,意為給孩子認干爹,以求消災祛病,讓孩子健康成長。這一習俗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在雨水節氣這天,人們會前往公園或其他公共場所,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合適的人選為孩子認干爹。一旦找到合適的人選,便會將其圍住,讓孩子向其行跪拜禮,并稱呼其為“保保”,意為干爹。隨后,雙方家長會互贈禮物,表示友好和祝福。
在古代,人們還會通過占卜雨水節氣當天的天氣來預測未來的天氣和收成情況,以便更好地安排農事活動。因此,雨水節氣不僅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這說明雨水節氣作為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預示著寒冬過去,春天來臨,天氣開始回暖,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出現春雨綿綿,萬物復蘇的景象。
因此,雨水節氣不僅是農歷時間的重要標志,也是人們生活和農業生產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