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漢三賢”指漢代舍人、盛覽、尹珍三位遵義以及貴州文化先驅,他們為貴州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歷史人物簡介
舍人:西漢犍為郡人,任犍為郡文學卒史,漢武帝時待詔。曾作《爾雅注》3 卷,被認為是 “漢儒釋經之始”。雖《隋書?經籍志》記載該書當時已亡佚,但唐宋時期諸家所引遺文,顯示其具有相當高的學術價值,清代學者稱他是“南中”的文學鼻祖。
盛覽:字長通,西漢牂柯郡人。西漢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奉使西南時,盛覽曾向其從學并請教作賦。司馬相如向他闡述了作賦的要領,盛覽于是作《合組歌》《列錦賦》。回鄉后,他傳播中原文化,使得當地“文教始開”。
尹珍:東漢教育家,字道真,西漢牂柯郡毋斂縣人。永元十一年(公元 99 年),他到京師洛陽拜儒學大師、經學家許慎為師,研習五經。學成回鄉后,他在鄉里教授學生,對西南地區文化教育的發展影響深遠。
文化貢獻與典故
學術發端:舍人作《爾雅注》,開啟了漢儒釋經的先河,為后世經學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礎。盡管其著作今已不存,但從后人引用的片言只語中,仍能看出其學術價值。
文學傳承:盛覽向司馬相如學習作賦,不僅自身創作了作品,還將中原的文學創作理念帶回故鄉傳播,是貴州文學傳承和發展的重要人物。他與司馬相如關于作賦的問答,成為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教育先驅:尹珍是貴州第一位教育家,他遠赴中原求學,然后回鄉辦學,使當地百姓有機會接受系統的儒家教育,改變了當地文化落后的局面,有“南域知學自珍始”之稱。為了紀念尹珍,后來在正安劃出一個縣,名為道真。
文化影響
文化啟蒙:“漢三賢”是貴州文化教育的先驅,他們的活動標志著中原文化在貴州地區的傳播和扎根,為貴州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人才培養:他們的學術和教育活動培養了當地的人才,提高了貴州地區的文化水平,促進了當地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地域文化象征:“漢三賢” 成為遵義乃至貴州地域文化的象征,激勵著后人重視文化教育,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
清道光年間,遵義府學教授莫與儔創立“漢三賢祠”,將他們列為“三賢”加以紀念,此后“漢三賢”的提法廣泛流傳,代表著古代貴州文化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