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墨家約產生于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巨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
“巨子”
墨子作為墨家的首領,提出了十大主張: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
在軍事思想上,主張非攻和救守,即反對攻伐掠奪的不義之戰,支持防守誅討的正義之戰。
因為其獨特的政治屬性,加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并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并發現其進步性。
典故
墨子為木鳶
墨子是木鳶(風箏)的發明人。相傳墨子花了三年時間制作了一個木制的老鷹,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而魯班用竹子很快就制成了能飛三天的喜鵲。墨子對魯班說,制作喜鵲雖巧,但無實用。不如他做的車轄,雖只用三寸木料,卻能載重五十石。
墨子救宋
楚國計劃攻打宋國,并請魯班制造攻城器械。墨子得知后,急忙趕往楚國勸阻。他走了十天十夜,到達楚國后與魯班一同去見楚王,竭力說服楚王放棄攻宋。這就是著名的“墨子救宋”。后來,墨子與魯班進行了一場模擬攻防戰,魯班多次攻城都被墨子擋下,最終楚王決定不攻打宋國了。這個故事也衍化出了成語“墨守成規”。
“科圣”
墨子在科學領域貢獻顯著,提出了力的定義,認為“力,刑(形)之所以奮也”,這與牛頓第一定律相吻合,表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在數學方面,他定義了“倍”、“圓”、“正方形”等基本概念,這些定義在《墨經》中都有詳細記載。墨子還總結了點、線、面、體、圓的概念,并發明了十進制算法,這為中國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機械設計方面,他詳細闡述了杠桿原理、滑輪和斜面的使用,這些原理至今仍被廣泛應用于現代機械設計中。